高新区:这个企业锻造锋利“工业牙齿”
8月24日,威海威硬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,三个生产工厂几百台设备全负荷运转,2万多只刀具在加紧生产。“今年很忙!去年公司销售收入1.16亿元,比前年增长20%,今年预计目标是1.5亿元。”见到公司总经理赵乐时,她刚从南方出差回来,一边谈业务抢订单,一边抓生产提业绩,投入到推动威硬工具新一轮发展中。
2000年,威硬工具在高新区成立,主要生产汽车活塞用的金刚石、立方氮化硼刀具。历经20多年,由进口替代实现技术原创,威硬工具成为国内首家具有大型发动机生产线刀具管理和研发、生产能力的制造企业,领跑国内定制化高端刀具产业领域。凭借精而专的技术,威硬工具荣获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称号。
刀具被称为“工业牙齿”,凡是有机床的地方都有刀具。“在没有国产刀具之前,大部分依赖进口。行业竞争对手主要来自德国、日本等国,我们在过去20年算是用小跑速度追上了国外企业50年的发展。但相比国外百年品牌,我们还是存在差距的。”赵乐说。
正视差距才能实现飞跃,威硬工具刀刃向内,从汽车活塞领域白手起家,相继进入到汽车汽油发动机、柴油发动机领域。2019年,分水岭到来,威硬工具取代国外企业,接手了上汽通用五菱重庆工厂的刀具管理权,很快又成功取得潍柴动力柴油机缸体、缸盖整包刀具管理项目。
取得客户的刀具管理权,意味着威硬工具在刀具的自制化和定制化上有更高的自主权。“我们逐步由研发制造单一刀具替代进口,到给客户出方案,再到包揽发动机所有表面及空隙刀具。一台发动机的制造需要上千把刀具,现在超过70%实现了自制。”赵乐说。
企业要想在博弈中赢得主动,唯有加大创新研发和技术改造力度。“我们坚持做非标定制化刀具,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8%,很多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,国内领跑。”赵乐说。威硬工具以技术建厂,从董事长到总经理,再到材料研发博士、开发工程师以及销售人员,全部都懂技术,这样的人才队伍使企业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,来应对定制化刀具研发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。
现在很多客户慕名上门,让威硬工具帮忙解决难啃的硬骨头。在企业展厅,赵乐介绍了一款金刚石密齿铣刀。这款刀用在变速箱里的关键部位,原来只有德国企业能生产出来,客户因为这款刀具被“卡脖子”,找到了威硬工具。
“它的加工精度在0.001毫米级别上,又是每分钟2万转左右的高速转速。刀上面有20多个齿,有不同的齿形和角度要求,制造极为困难。”赵乐说。技术人员一点点进行工艺调整,一遍遍不停尝试,经过6个多月的反复试验,去年产品正式投入市场,打破了国外垄断。
展厅内还有一款立方氮化硼球笼铣刀,是行业内的新产品。小小一把刀看起来不起眼,但是它所有点上的弧度得打20到40个不同的点才能磨出来,产品制造难度极高。原来也只有德国企业能生产,现在已被威硬工具研发出来,价格也降到了进口的三分之二。
深厚精湛的创新技术是拓展市场的“敲门砖”。2021年,威硬工具设立潍坊全资子公司,主要负责潍柴及潍坊地区刀具整包业务。同年成立江苏控股子公司,为苹果供应链提供刀具产品,正式迈入消费电子刀具领域。去年又在湖北十堰成立子公司,立足东风市场,辐射整个中部地区。
眼下随着新能源汽车迎来风口,刀具制造商也迎来了新机遇。据赵乐介绍,从去年开始,威硬工具成为一些知名电动汽车的刀具供应商,且已批量供货。
“做1米宽、1000米深的事情”,这是威硬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乔常说的一句话,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劲儿已深深刻在每一个威硬人的骨子里。苦练内功20余年,威硬工具坚持啃硬骨头,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与高端数控机床相配合的刀具研发加工领域,逐渐由“跟跑”“并跑”发展到现在的“领跑”。
“我们不断积累生产设备和工艺经验,不断更新和颠覆对已有材料和工艺的认知,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。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,让更多国产刀具在高端制造领域发挥作用。”赵乐说,企业的目标很明确,要做百年企业。
长足发展不能局限于单一领域,从前年开始,威硬工具开始角逐新领域。赵乐表示,威硬工具在汽车行业的刀具相关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接下来将逐渐过渡到消费电子领域,继而向航天航空、重工、医疗器械等领域不断进发,沿着高、精、尖、专这条路走下去,力争成为“挑担子”的“领头羊”。
本文由:login_极悦娱乐·(中国区)官方直营平台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