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1年,在双鸭山市四方台区太保镇七一村农民李志祥家里,发生了一起充满神秘色彩的谋杀案。一个初中学生将自己的同学残忍杀害,两人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呢?

  7月23日凌晨1点,正在夜半熟睡的李志祥,好像听到一种奇怪的叫声,他 睁开眼睛,四周漆黑,静悄悄地只有家人的呼吸声。他以为自己听错了,可能是梦中的错觉。

  随即,李志祥又感觉不对劲,刚才并没有做梦,而声音又像是从里边发出的。而里间的小屋, 是他的18岁的儿子李忠友下榻之处。

  李志祥披上衣服,摸黑走进去,似乎有一种异样的气味。打开灯,只见儿子光膀子躺在小炕上,头朝里,俯卧着,没有盖被,而身子下面有血,伤口还在冒 血泡!

  此时,窗外一片漆黑,淅淅沥沥地下着雨,凶手就像一阵风似的,消失在夜空中,令人毛骨悚然。

  李志祥惊得大喊一声,慌忙向治保主任家跑去。治保主任赶到,看其儿子已断了气,抢救已来不及,嘱咐保护现场,然后跑到镇派出所报案。市刑警队曹副队长和四方台区分局刑警队队长都带人迅速赶到。

  凶案现场小屋的小窗由上下两个木框组成。由于是夏天,上部分拿掉了以通风,下边那部分的玻璃上有血迹,表明凶手是从窗子跳出的。此外,现场勘查未获其他线索,相反倒引出几个谜:

  一、据李志祥讲,晚上睡觉前房门是闩好的。如果凶手是从小窗爬进来的,那么外面下着雨,绝不可能没有痕迹。可确实没有丝毫痕迹。那么凶手是从哪儿进来的呢?

  二、死者褥子底下压着一把匕首,是做什么用的呢?会不会是死者知道有人来暗杀,而做了防备呢?

  三、近两天雨连续 不停,外面十分泥泞,为什么在现场地下和小炕上,没有留下一点泥痕呢?

  为此,有不少同志认为,这可能是家长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报复。当时在场的同志对此推测不一,形不成明确的侦察方向。看来,这是一起难度很大的案子。

  市局当即决定组成一个15人参加的专案组,下决心将此案攻破。首先是广泛调查了解情况,收集线索。

  当天上午,专案组即分三路,分别与死者家属、亲戚,死者母校同学及周围邻居等谈话调查。

  中午专案组召开案情讨论会,即有了一点线索。通过周围邻居查明,李家为人比较老实,与周围邻居关系都不错,在村内也找不到明显的仇人。

  而死者母校因放暑假,同学不好找,搜集的情况不是很多,初步了解到李忠友在校学习成绩不好,也不太遵守纪律,曾有过当场被老师撵出课堂的事,但他的社会关系不算复杂,但在同学中有8个把兄弟。

  死者一家5口人,有父母和一姐一妹。其姐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线索:她叫李小霞,原在双鸭山第十二中学读书时,曾认识一个小青年小史,且追求过她。

  李小霞对小史印象不好,加之听别人说小史是个流氓,所以每次小史来纠缠,她都予以回绝。小史为此很不满,曾扬言要“治治”李小霞,后来在李家的院子里出现过未爆炸的雷管和炸药。

  另外,死者被杀时所住的小屋,过去一直是李小霞的住室,搬出来才3天。 如果是小史来报复,会不会是要杀李小霞,而错杀了李忠友呢?

  随后,专案组逐一将李忠友的8个把兄弟找到,通过他们弄清了匕首的来历。那是6月26日这天,有两个把兄弟到市里考试,回来的路上与外校学生打了一仗,回来说吃了亏。他们吸取教训认为,以后再到外地,身上得带个家伙,否则容易挨欺负。他们中有个叫张凤喜的,买了这把匕首。

  据张凤喜说,李忠友拿去只是玩玩,没说干什么用,也没有流露出遇到了什么危险。这些把兄弟们对李忠友的被杀面面相觑,惊讶不已,谁也说不出其中故。

  但在深入细谈李忠友的一些生活细节,接触的人等时,有一个把兄弟说出李现在正谈对象,对象姓范,没毕业就开始处了。追问有何根据?说是李忠友亲口告诉他的,还叫他给保密呢。

  这可是一个线索。但找到小范姑娘询问,小范说没这事,他们只是一般的朋友,不是对象。侦查员在谈话中多次旁敲侧击,引导启发,希望她如实承认这种关系,都没有成功。难道是小孩子们瞎起哄吗?或者真的如小范所说,他们不过是一般的朋友,接触频繁一些,也是正常交往。对李忠友的被杀,小范也表示不知道为什么。

  另一边,调查小史的工作也已得出结论,他在时间上不具备,因此可以排除他杀人的可能性。现有的线索都如同夜晚的香火,燃到头后都熄灭了,使案件陷入一片黑暗之中。

  专案组再次开会。各小组汇报情况后,大家探讨此案怎样突破。市局刑警队李建平对小范姑娘这条线索表示了浓厚兴趣,他的发言使大家活跃起来。经过一番研究,已经被搁置起来的“谈对象”这条线索又重新提起,小范姑娘也再度上升为引人注目的人物。

  推论一:小范姑娘长相比较漂亮,又涂脂抹粉,善于打扮,她必然为众多的男青年所注目,有几个追求者是完全可能的。尤其在早恋、早婚风盛行起来的农村,小范更成为争夺的中心。死者既然被卷入到与小范的关系中去,那么就在客观上与他人构成了“情敌”,从而引起“情杀”。这是可能的。

  推论二:小范姑娘极力回避和否认与死者有“对象”关系,这在死者被杀,尤其可能因三角恋爱被杀的条件下,范的否认完全是正常现象。因为她怕自己被牵 连进去,至少怕连累自己的名声。所以不能因她自己否认,我们就相信,从而作出他俩不是“对象”关系的结论。恰恰相反,这正说明他俩有“对象”关系。

  推论三:死者与小范的接触,不能认为仅仅是正常交往,在城市里,男女小青年接触较多,可以这样说。但在早恋早婚之风盛行,人又相对比较愚昧落后的农村,接触就是“真格的”,这也证明二者存在对象关系。

  推论之四:李忠友小小年纪被杀,现在调查他家和周围没什么矛盾,他本人也不可能因财产、地位等与他人产生较深的仇恨和较深的矛盾,唯有谈对象、争情人一事。

  这些分析推论,使那已经熄灭的火星,又重新燃烧起来。会议决定,由李建平同志负责,带4位侦察员,加强对小范姑娘这条线索的工作。

  在外围调查中,了解到小范有一个男朋友小张和死者是同届毕业生,现在到区七一矿当了工人,遂将小张列为工作目标。

  小张与小范都承认过去处过对象,但是早就“黄”了。小范也认为,小张不可能作案,因为他俩黄的时候,李忠友还没出现呢。

  李建平趁机作小范的思想工作。针对小范可能产生的顾虑,他说:“如果别人因为和你谈对象而发生矛盾,这和你是没关系的,我相信这案子绝不会牵连到你。但是案子查清后,若发现你知情不报,那倒是有责任的。这件事你要考虑自己的名誉,也是应当的,年轻人处过几个对象,别人是无可非议的。但是我认为你应当替李忠友想想,不管你和他有无对象关系,我们能让他就这样白白死掉吗?你应当协助我们工作,讲出真实情况。”

  小范在李建平队长耐心启发和劝说下,终于表示:“那好,我把我知道的全说出来。不过,我觉得和杀人的事也连不上。”

  小范首先讲述了和李忠友的相识经过,承认和李建立了对象关系。并说在和李相处之前,他还处过一个男朋友,名叫张伟,和张伟黄了以后,张伟曾好几次问她:“你又和李忠友好啦?”口气和表情都流露出不满。但张伟和李忠友以及李的把兄弟们关系都不错,未发现因为这事争吵和打架。难道还会……她认为不大可能 。

  一个新的重要线索挖出来了。李建平向领导汇报后,感到向下推进,难度很大。因为即使先查外围也很不容易。张伟的父亲就是那位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治保主任,熟悉此案的情况,和太保镇派出所的同志也都熟悉。

  假如是张伟干的,有可能对方已有戒备和对策。如果不是张伟干的,冤枉了人家,那么又都是“自家人”,不好收场,将来也不好工作,此外,这个村子里亲连亲,几乎任何两家人都可以七拐八折地连上亲戚,极易走漏风声。

  为此,专案组认为,既不能碍于情面而不工作,也不能粗心大意,而要谨慎小心地进行。

  经过一段时间的外围调查,情况却令人失望,张伟近几天衣着没有任何变化,情绪也没有任何明显反常。其父母都证明,发案当天晚上他没有出过门。

  真是山穷水尽啊!似乎专案组从开始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,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功夫。

  然而,李建平凭直观感觉,李认为张伟作为重大嫌疑人不能否定。原因很简单,一个18岁的孩子被一刀致死,什么事能惹起别人这么大的仇恨?只有三角恋爱。而且小青年又极易情绪冲动,一时性起,不计后果。再说现在和李能构成“情敌”关系的只有张伟。

  另在调查中人们说:李忠友这小孩长得比较漂亮,这恐怕也是引起张伟忌恨的原因。当然,主观上判断得再“正确”,也必须靠证据来检验和认定,否则也会造成错案。

  经过反复思考,专案组决定和张伟正面接触。李建平在谈话时,心平气和地询问张伟对这个案子的看法,请他提供线索。但第一次谈话就使李建平感到,尽管张极力有意镇定自己,仍表现出情绪不稳,内心似乎有极大的恐慌。

  尤其是李建平谈到他与范、李的三角关系,张伟总是极力回避,并老是一再表白他和李关系如何好。他本人讲的情况与周围多人提供的情况明显不符。这次 接触使李建平感到张伟已初步显出更大的嫌疑,决定请示领导后对其突审。

  为了避免出现其他问题,也为了减少张伟的侥幸心理,决定审讯不在本村和本镇进行,而改在新安矿派出所。除审讯外,再配以其他侦察手段,力争尽快查明张伟的嫌疑。是与不是,速断速决。以免时间拖长,造成被动。

  审讯时,李建平单刀直入地提出两个问题:一、你明明与范、李构成三角恋爱关系,为什么却不承认?二、你明明与李忠友关系不好了,为什么却老是强调你俩如何如何好?

  这两个问题一提出,张伟就被逼得支支吾吾,无言以对,进而头冒冷汗,面色发白。越说越语无伦次,越问越恐惧不安。最后手也本能地抖动起来。

  第二次审讯是在晚上,张伟开始承认了他与范、李的三角关系。说出了小范被李忠友夺走后,他恨李忠友的心情,以及李忠友长得比自己好看,感到夺回小范不可能的绝望心情,看来是心里话。但接着就缄口不言了。

  李建平等审讯人员知道讲出杀人,那是要承担严重后果的,思想斗争不能不极其激烈。李建平就反复交代“坦白从宽、抗拒从严”的政策。

  果然,张伟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,声音颤抖地问:“我要是承认了,自己坦白,能怎么样判我?”

  “我们一定将你主动承认的情节和你不满18岁的情况,如实向法院反映。但是如果作了案,还妄想抵赖,那就是死路一条。”李建平如实回答了他的问题。

  一夜过去了,在各种感情中煎熬的张伟,最后终于说: “你们不用问了,我自己交代。”

  至此,李建平暗暗松了一口气,带着惋惜的神情听着张伟的自白。根据张伟的交代,这起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案件,渐渐水落石出了。

  原来,自从小范提出和他黄了以后,他又多次去找,但小范不搭理他,使他耿耿于怀。在知道小范又和李忠友处了对象后,他就开始恨李忠友,尤其有一次看到两人在一起,开始产生了杀李忠友的念头。

  头几天,张伟从同学陆某家借了一把刀,并借去李忠友家打扑克之机摸清了对方的睡觉位置。7月22日晚上11点多钟,他在床上反复考虑后,决定动手。听父母都睡熟了,他便偷偷溜出来,冒雨到李家,两家在一条街,离得很近,不多时就到了。

  到了李家后,张伟发现门没有闩,就把鞋脱掉擦干,轻轻溜过大屋进入小屋,虽然没有灯,仍可以清楚地看到李忠友光着膀子,仰面而睡,没有盖被。他单腿跪到小炕上,照准心脏部位,自上向下,猛插一刀,李忠友只哼了一声。

  随后,张伟拔出刀从窗户跳了出去,在村边将刀洗净,又溜回家中。前后大约有十几分钟,一切都那么顺利,这是他没想到的。

  根据张伟的交代,专案组从张家搜到的这把刀经技术科化验,残留的血迹与李忠友的血型相同。陆某也证实这把刀是张伟借去的。

  张伟小小的年纪,竟然就为争夺情人,而杀害同学,不能不引起我们多方面的深思。我们的社会、学校和家庭,应该多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,积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,避免他们误入歧途啊!


本文由:login_极悦娱乐·(中国区)官方直营平台提供